苗怀明:曾做偷书贼(淘书看世界之二)
上大学那阵子真的很穷,父亲整天省吃俭用,每月也只能给我寄个二、三十块钱,临毕业前花钱多的时候最多也就寄五十块。在京城这个能花钱的地方,正值能吃饭的年龄,那点在家里看来颇为奢侈的钱加上学校发的助学金,除了吃饭,每月也就剩个五块八块的。别看这点钱,日常所有开销都在里面。
位于琉璃厂的邃雅斋
比较糟糕的是,那时候自己就已经有淘书的癖好了。每到星期五,都要出去逛一趟书店,大多是去中国书店,因为只有这里才卖便宜的旧书。不过,虽然逛书店的次数不少,但淘的书并不太多,不是没有好书,而是没钱。
那时买的多是两块钱以内的旧书,超过五块的,除非特别需要,一般不考虑。至于十块以上的,那是天价,印象中大学期间没有买过一本。日积月累,到毕业时,倒也搜罗了十几箱子书。
如今的邃雅斋店内
当时班上同学的家境大都差不多,不过,慢慢就发现一个问题:有的同学时不时就会有一些比较新且价高的书籍入藏。一问,都是哥们,倒也坦率:到书店偷的,而且已经偷了不少,从未失手过。
说到得意处,还要拉我入伙,并给我介绍许多实战经验,比如要胆大,越胆大越安全,选择春秋冬不要在夏天动手,要多穿衣服,穿宽而大的衣服,一定得站在两个书架构成的角上,等等。说得我有些动心,但还是不敢干。
那位老兄看我这样,就自告奋勇,要给我示范一次,人家到了这个份上,只好跟着去。于是,两人都穿上大衣,来到琉璃厂的邃雅斋。
虽然那位老兄在来之前已给我打足了气,但一进书店,不知怎么的,气一下没了。平时倒没觉得,此时紧张的不得了,感觉营业员都在盯着自己,表情极不自然,但又不敢多看那个哥们,怕看多了会引起注意。反正是怎么都不自在,可谓度日如年,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,那位老兄淡定地过来拍拍我说,走吧。
一听这话,如释重负,立即跟着他出去。等走出一段距离,那位老兄像变戏法似的,从腰里摸出一本《十日谈》来,并声明是为了教我,特意拿了本厚的,并问我收获如何。
有了这么一场惊魂之旅,我的立场倒是坚定了,说由于过分害怕,根本没看清楚他是怎么偷的,什么都没学到,而且再也不敢干这种事了。倒不是自己有多高尚,实在是胆子太小,下不了手,要是被吓病住院,花的钱肯定比偷书省下的钱还多。
那位老兄看我如此,也就决定不再培养我了,还大方地表示在毕业前,再偷一本《十日谈》送我做礼物。后来由于发生各种变故,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如意,礼物也没送成。
这一版的《十日谈》有969页之厚
从此之后,再没做过窃贼,干脆连这个念头都断了。大学毕业后的日子如同小池塘里的那点水,有涨有落,但都算不上波澜,大体上还算可以吧,最起码有了份稳定的工作,手头比过去宽裕多了,虽然称不上富裕,但咬咬牙,一个月买上三、五千块钱书的事情也是有过的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做窃贼的成本也越来越高,在可以想象的将来,是不会再干了。不过也难说,万一哪天陷入困顿,被逼到无以自存的地步,也难保不会重操旧业。但将来的事,谁说得准呢?不说也罢。
还是把故事讲完整吧,带我去偷书实习的那哥们大学毕业后去了某地的公安局防暴大队,二十多年过去了,至今仍战斗在公安第一线,而且表现相当不错。
【相关阅读】
苗怀明:既欲求真实 宁复计辛苦 ——由郑骞《从诗到曲》一书所想到的
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